지쇼쿠 바로코의 좌충우돌 이야기

我厭惡古典樂,因此將不再涉足

  • 撰写语言: 韓国語
  • 基准国家: 所有国家country-flag
  • 其他

撰写: 2025-03-25

撰写: 2025-03-25 00:48

如同昨日在Tistory(티스토리)上所述,我已刪除所有追蹤的古典音樂相關社群帳號,並將我在韓國主修現代音樂的資訊設為非公開。雖然旁人看來或許像個沒讀過大學的人,但我渴望有朝一日能以其他專業取代我的最終學歷,這份渴望非常強烈。


同時,我對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的厭惡感正達到頂峰。我不想把這種情緒發洩在現實生活中,所以決定在此整理思緒,抒發一下。


我不喜歡古典音樂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幾點。首先,它太無聊,門檻太高。要完整欣賞交響曲、協奏曲或奏鳴曲等作品,至少需要花費三十分鐘到一小時的時間專注聆聽。聆聽的過程中,我非但無法沉浸其中,反而容易分心,甚至聽完後連主旋律是什麼都忘了。巴洛克時期的協奏曲等作品,平均時間約為十分鐘到十五分鐘,算是比較好的情況。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,這簡直是浪費時間,因此,即使想親近它,卻反而產生厭惡感。


第二點是古典音樂從業人員的狹隘思維。事實上,過去的我也是如此,所以我不太有資格評論這件事,但我很慶幸自己現在能清醒地看待現實。大多數古典音樂從業人員不懂得與流行音樂妥協,簡直就是井底之蛙。這種現象在教會中尤其明顯。舉例來說,我大學時期曾擔任讚美歌隊的伴奏,當時負責聖歌隊伴奏的人極力反對我幫忙,理由是怕我弄髒他的手(?)。而且,當聖歌隊和讚美歌隊合作演出康塔塔時,他明顯表現出不悅,當時我就覺得有點奇怪。


因此,如果未來還有機會在教會伴奏,我將完全無視聖歌隊,只專注於讚美歌隊。


第三點是對古典音樂作曲家的過度神話。他們已經不在人世了,但古典音樂媒體和聽眾卻大費周章地慶祝他們的生日和忌日,我不明白為什麼。更何況,那些泛黃的紙張有什麼了不起的,竟然還設立博物館珍藏它們。如果發生火災,一切都會化為灰燼。(據說最近洛杉磯山火燒毀了Schoenberg(荀白克)的樂譜和信件等兩萬件作品)古典音樂並沒有改變世界或歷史,對已故人士的過度反應,冷靜思考後,實在是愚蠢又無謂的行為。當然,我過去也曾紀念過維瓦爾第的生日和忌日,但現在我已經放棄了,今後也不會再參與音樂史研究、古典音樂和巴洛克音樂的欣賞了。


(因此,我昨天毫不猶豫地刪除了Firefox(火狐)瀏覽器中所有與音樂相關的書籤資料夾)


整理完後,我的心情平靜了許多。我做好被批評的心理準備了,所以即使有人在背後說我壞話,我也會無視。從今天起,我與古典音樂說再見!不過,我還在猶豫要不要刪除Spotify(Spotify),但為了以防萬一,還是保留比較好。

评论0